新聞中心/News 您所在的位置是: 愛游戲 > 新聞中心 > 行業(yè)新聞

愛游戲官方app下載大熊貓“星一”“雅一”有了“家門口糧倉”“新同事”也有份!

2025-04-20 04:33:40
瀏覽次數(shù):
返回列表

  愛游戲官方app下載大熊貓“星一”“雅一”有了“家門口糧倉”“新同事”也有份!大熊貓“星一”“雅一”有“私家菜園子”啦!4月18日,由廣州市林業(yè)和園林局指導,廣州動物園和廣州市增城林場管理中心聯(lián)合打造的廣州動物園大熊貓竹子種植基地,在增城林場正式落成。

  作為迎接“廣動”大熊貓新成員準備工作的重要一環(huán),基地將為園內(nèi)更多大熊貓?zhí)峁┬迈r、充足的本土化竹源,助力大熊貓保育科研工作,同時推動公眾參與生態(tài)保護實踐,打造城市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新標桿。

  今天上午10時,春風拂面,竹影婆娑,“竹韻共生·守護國寶”廣州動物園大熊貓竹子種植基地揭牌儀式在增城林場正式啟動。

  揮鍬、挖坑、放苗、回填、澆水……活動現(xiàn)場,參與者們興高采烈地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完成一批竹苗的種植,并掛上樹牌簽名留念。據(jù)介紹,增城林場面積廣闊,年均氣溫21.6℃,降水豐沛,以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、純凈無污染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和完善的生態(tài)保護體系為竹類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環(huán)境。此外,該林場與廣州動物園距離不遠,可以壓縮從采摘到進食的時間,保證竹子的新鮮。廣州市增城林場管理中心、主任張華告訴記者,本次竹子種植面積約50畝,下一步將繼續(xù)擴大種植基地至300畝,以及改造低效竹林300畝,將種植黃金間碧竹、佛肚竹、矢竹等10多種竹類,滿足大熊貓的不同口味需求,為廣州動物園新增大熊貓展示提供堅實保障。

  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”,廣州動物園科普教育部副部長許建琳告訴記者,一只成年大熊貓每天要進食50千克竹子。據(jù)了解,廣州動物園從1965年10月開啟大熊貓飼養(yǎng)之路,早期通過在自有場地種植竹子保障供給,近年來主要與青飼料供應基地合作獲取竹源?!皬V州動物園未來會有更多的大熊貓加入,為了讓它們吃上更新鮮可口、選擇種類更多的竹子,我們來到增城林場建立這樣一個基地?!痹S建琳介紹說?!靶且弧薄把乓弧钡摹靶峦隆笔裁磿r候能來?許建琳透露說,目前還在爭取中,希望今年能和廣州市民一起迎接大熊貓的新面孔。

  大熊貓既是我國國寶,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,以其憨態(tài)可掬的外形深受各國人民喜愛。記者從廣州動物園了解到,大熊貓的食物中,竹子約占總量的99%。保障大熊貓主食竹的供應,對守護大熊貓健康至關重要。此次建成?大熊貓專屬竹源種植基地,在保證穩(wěn)定供給優(yōu)質(zhì)竹源的同時,未來有關各方更將依托基地進一步推動生態(tài)保護愛游戲官方app下載、科研合作和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,協(xié)同促進大熊貓保護。

  今天在活動現(xiàn)場,主辦方設計了寓教于樂的竹子科普攤位,“噼啪炮”竹子玩具互動小游戲、大熊貓教具模型展示、保育員科普講解等互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。綠樹環(huán)繞的林場化身自然課堂,孩子們觸摸了解竹子的形態(tài),學習大熊貓知識,直觀感受生命的奇妙。

  隨著種植基地建成,廣州動物園將持續(xù)深化自然教育體系創(chuàng)新,延續(xù)已舉辦多場的“我為大熊貓種竹子”活動的成功經(jīng)驗,開展系列科普研學課程,讓公眾體驗生態(tài)保育的不同環(huán)節(jié),構筑起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。

  從1965年10月起,廣州動物園共飼養(yǎng)過17只大熊貓,其中7只屬于廣州動物園自有產(chǎn)權,從1991年起,以租借形式展出10只。1973年,園內(nèi)最多同時飼養(yǎng)過5只大熊貓。1980年3月,大熊貓“寶玲”“珊珊”作為友誼使者遠赴日本福岡展出,受到當?shù)氐臒崃覛g迎。其中,雄性大熊貓“珊珊”終年33歲,相當于人類一百歲,在20世紀80年代十分難得。

  2016年,大熊貓“星一”“雅一”入住廣州動物園,以悠閑愜意的“老廣”姿態(tài)和“空中瑜伽”等特點深受市民喜愛。目前,廣州動物園正在緊鑼密鼓推進新大熊貓館建設,預備新增大熊貓展示。

  廣州市增城林場管理中心坐落于北緯23°17—23°22、東經(jīng)113°37—113°48之間,作為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典型代表,這里四季分明——春潤竹海、夏涌林濤、秋染層巒、冬藏生機,降水豐沛。

  增城林場下轄梳腦(白江湖森林公園)與百花林(白水山森林公園)兩大護林站,涵蓋10個生態(tài)工區(qū),總面積超65000畝。2021年經(jīng)穗編字〔2021〕166號文件批復,整合升級后的林場以“生態(tài)衛(wèi)士”之姿,統(tǒng)籌森林資源保護、生物多樣性保育、生態(tài)監(jiān)測等核心職能。這里不僅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碳匯庫,更是嶺南特有物種的諾亞方舟,為多種珍稀物種提供棲息地。

  文/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:葉卡斯 通訊員:王益、陳可心視頻/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:葉卡斯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:李琳

搜索